[更新] 生物資料庫 - 底棲有孔蟲調查
發佈日期:2024-11-01 | 最後更新:2024-11-01

ODB 生物資料庫近期新增了底棲有孔蟲相關研究資料,內容包括 1 篇期刊文獻、5 篇碩博士論文,以及由中山大學林慧玲教授提供的調查資料。採樣地點主要分布於台灣西南海域,亦涵蓋台灣東部海域與南海北部;採樣深度從 11 公尺至超過 5000 公尺不等。這些調查大多透過抓泥器、重力岩心採樣器等設備採集海洋沉積物,並分析其中的「底棲性有孔蟲」群聚,部份研究亦將沉積物中「浮游性有孔蟲」納入分析。
新增資料集
- Raul Tapia, Sicheng Le, Sze Ling Ho, Maria-Angela Bassetti, In-Tian Lin, Hui-Ling Lin, Yuan-Pin Chang, Kuo-Tung Jiann, Pei-Ling Wang, Jheng-Kuan Lin, Nathalie Babonneau, Gueorgui Ratzov, Shu-Kun Hsu, Chih-Chieh Su (2022). Planktic-benthic foraminifera ratio (%P) as a tool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bathymetry and geohazard: A case study from Taiwan. Marine Geology, 453, 106922.
- 林孜娟(2018)。台灣海峽南部海域現生底棲性有孔蟲的分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 林芮君(2011)。東沙環礁與台灣西南海域沉積物現生底棲性有孔蟲的分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 江愛蘋(2004)。台灣西南海域沉積物中底棲性有孔蟲的分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 蔣孟庭(2016)。底棲性有孔蟲群集組成與冷泉生地化環境之關連 - 以臺灣西南海域四方圈合海脊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 陳立穎(2012)。台灣西南海域底棲性有孔蟲分佈與表層沉積物色素濃度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