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Marine Chemistry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CO2

Introduction

二氧化碳分壓

        二氧化碳同時存在於空氣中與海水內,透過量測兩種介質內的二氧化碳分壓,氣體由高壓往低壓移動的特性,我們可以進一步得知海洋是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意即海洋為碳匯(sink);或是相反的,釋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意即海洋為碳源(source),而海洋與大氣之間二氧化碳交換的速率稱為通量(flux)。量化不同時空下水與氣的二氧化碳分壓,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海洋在碳循環系統下所扮演的角色。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使用化石燃料與砍伐森林,大量的釋放二氧化碳至大氣中,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遠超過了過去的變動幅度。根據 2004 年科學期刊 《Science》中的研究文章指出,在這 200 年來,海洋總共吸收了三分之一由人為活動而排放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這些被海洋表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海水化學特性發生改變。

        當二氧化碳氣體溶入海水後(CO2 + H2O → H+ + HCO3),會釋放出氫離子(H+)與碳酸氫根離子(HCO3),氫離子的出現會降低海水的 pH 值,海水酸度增加,即海水酸化。氫離子也會與原本就存在於海水中的碳酸根離子 CO32-結合,使得海水內的碳酸根離子濃度下降。但同時海水中的鈣離子 Ca2+也需要和碳酸根離子 CO32- 離子結合,來形成水中鈣化生物的外殼及骨骼 例如:鈣板藻、有孔蟲、珊瑚、海膽等。所以酸化後的海洋,這些可利用於合成外殼及骨骼的碳酸鹽會減少,那麼鈣化生物的生態族群將會受到深遠的影響。然而,海水酸化不僅會使海洋鈣化生物骨質疏鬆,其他的海洋生物也會因為生長、繁殖環境的改變而有所衝擊,因此造成海洋生態系的動盪。透過二氧化碳分壓的研究有助我們掌握海洋酸化的狀況並進一步了解海洋生態的變化。

Metadata

資料介紹

        本網站提供之二氧化碳分壓資料由海研三號貴儀中心以及新海研 3 號貴儀中心提供,其資料由新海研 3 號技術員校正,確認資料品質後,ODB入庫保管。資料欄位包含:日期(UTC)、時間(UTC)、經度、緯度、溫度、鹽度與海水表面的二氧化碳分壓,共七項欄位。

2017/04-2018/09 海水的二氧化碳分壓

2017-2018

Data Period

173

Total days

95,000+

Number of stations

Data Access

資料申請

        本資料庫資料釋出原則悉遵照「國科會海洋學門海洋量測資料繳交與釋出規定」,若您想了解更多法規相關資訊請前往 ODB 官方網站。若您需要申請資料,請下載並填寫資料申請表後寄至技術員信箱(yehtc@ntu.edu.tw)即啟動申請作業。

Instrument

儀器介紹

        海研三號與新海研 3 號使用 Apollo SciTech’s Inc.(U.S.A) 廠牌的型號 AS-P2 走航測定表水二氧化碳分壓分析系统 Underway pCO2  system),儀器置於濕室實驗室。為了避免因表層海水雜質而使管路阻塞的狀況,額外設計了一套過濾系統,安裝在儀器主體下層,並且加裝一套自動反沖洗系統,每三小時利用淡水清洗管路。此外,為了減少人為疏失,編寫了自動運行程式,使儀器自動化測量二氧化碳分壓。更多儀器配置說明請至新海研 3 號貴儀中心網站

        此走航測定式表水二氧化碳分壓分析系統主要是透過幫浦將表水抽至水氣平衡裝置,待水氣平衡後利用微型幫浦將氣體帶到氣體樣本流動區,再進 LICOR(即為非分散性紅外線二氧化碳分析儀 LI-7000)測量其中 pCO2接著利用 LICOR 所測得之準品濃度來製作檢量線,並換算得到樣品在乾燥情況下的 CO2 濃度(此段內容摘自海研三號貴儀中心與新海研 3 號貴儀中心製作的技術手冊,更多儀器操作細節與設定、保養流程也請參考該手冊)。

Cruise

航次資訊

Data

欄位資訊

Data Display

外部資料展示

資料來源:SOCAT version 2021

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電話: +886-2-2363-6450#117
Email: yehtc@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