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Bio-Ocean

[簡介] 生物資料庫

發佈日期:2024-10-01 | 最後更新:2024-10-01

biooceandatabase

今年 ODB 推出新版生物資料庫,和相應的應用程式介面 Eco API 資料展示圖台 Hidy Viewer 2

新版的生物資料庫以達爾文核心集標準 (Darwin Core) 為基礎設計資料庫欄位,這樣的改變大幅提高了欄位儲存內容的彈性,擺脫舊版資料庫僅能管存拖網資料的限制,我們也因此開始彙整更加多元的海洋生物資料主題。目前,資料庫所收錄資料仍以浮游動物和仔稚魚為大宗,但已新增「魚類環境DNA和「底棲動物」的相關調查資料,並且持續擴增中 (見下方資料統計)

我們的資料分為出現紀錄 (occurrence) 生物豐度 (abundance) 兩種格式釋出。出現紀錄資料包含採樣經緯度、日期、生物類群等基礎資訊,可以透過 Eco API 介接取得,也可以透過 ODB 資料展示圖台 Hidy Viewer 2 查詢生物豐度資料則進一步提供標準化的生物密度 (例如:individual/m^3) 和採樣/實驗方法等資訊,這類資料可以經由國科會資料申請取得 (詳見資料申請)。更多關於資料來源和品管方式請參考頁面資料庫

歡迎各界利用我們的資料庫和資訊服務探索台灣周遭海洋生態,如有任何疑問或使用回饋敬請不吝與我們分享!

db_flow

資料統計

  • 資料筆數出現紀錄 153,823 筆 / 生物豐度 143,058 筆
  • 地理分布10 ~ 40 °N, 109 ~ 135 °E
  • 時間區間1965-06 ~ 2022-09
  • 涵蓋分類界 / 23  / 33 綱 / 99 目 / 347 科 / 1012 屬 / 2137 種
  • 資料主題
    – 浮游動物 (Zooplankton):81,634
    – 仔稚魚 (Larval Fish):59,333
    – 魚類環境DNA (Fish eDNA):10,733
    – 底棲魚 (Demersal Fish):1,586
    – 底棲動物 (Benthos):537
    *以出現紀錄筆數統計。
  • 彙整來源
    – 國科會研究計畫:7 篇
    – 國際公開資料庫:COPEPOD 台灣周遭海域資料
    – 研究者提供: 丘臺生教授、謝志豪教授、蕭仁傑教授
    – 研究期刊:4 篇
    – 碩博士論文:32 篇
    – 合作計畫:110111臺灣海域重要生態系調查與生態服務價值評估資料
    *最新資料庫內容請以資料庫頁面為主。

資料展示

於 Hidy Viewer 2 左側欄點選「ODB資料」,接著開啟「生物資料」區塊,圖台預設展示近十年的資料點位,您可以調整各項參數進一步查詢有興趣的資料。在此區最上方可以切換三種不同展示功能,分別為「物種列表」、「出現紀錄」和「資料組成」,每種功能提供的參數意義略有不同,敬請詳閱資料說明 (區塊右上角🛈圖示)。

  • 物種列表:點擊點位查看單次採樣事件物種清單;或搭配多邊形框選工具,統計區域內所有採樣事件的物種清單。
  • 出現紀錄:於參數「生物類群」中輸入單一生物類群,將展示該類群 (和其下子類群) 的出現紀錄。
  • 資料組成:輸入參數「生物類群」和「物種階層」,計算網格內生物類群組成。
db_hidy
(1) 開啟「ODB資料」>「生物資料」,查看樣點分布。
db_hidy_occ
(3)「出現紀錄」功能,輸入生物類群,顯示生物類群分布。
db_hidy_event
(2)「物種列表」功能,搭配框選工具,查看區域物種清單。
db_hidy_grid
(4)「資料組成」功能,輸入生物類群與階層,計算組成。
zh_TW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