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Bio-Ocean

生物海洋資料庫

生物海洋資料庫蒐集台灣周遭海域的「海洋生物」和微塑膠資料,其來源繁多、內容各異,因此我們建立標準化資料管存流程,並且為每個資料種類設計有不同的資料取得管道。如您對我們的資料和相關資訊服務有興趣,敬請詳閱以下說明,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繫

生物資料

▶資料種類

基於原始資料的完整程度與國科會資料釋出規定之因素,我們開放的生物資料分為「出現紀錄」和「生物豐度」兩種類型,提供不同的資料欄位,可經由不同資訊服務查詢、使用;而兩類資料各涵蓋的調查主題、資料來源亦略有不同,以下說明:

  • 出現紀錄:內容包含時間、地點、生物類群、資料來源。
  • 生物豐度:內容包含時間、地點、生物類群、採樣與實驗方法生物豐度、資料來源。

資料欄位 涵蓋主題 資料來源* 互動式圖台 取得方式
出現紀錄 採樣時間
採樣地點
生物類群
資料來源
浮游動物
仔稚魚
底棲魚類
魚類環境DNA
大型底棲生物
國科會研究計畫
研究者提供
公開發表之期刊或學術論文
國際公開資料庫
海保署合作計畫
Hidy Viewer Eco API
生物豐度 採樣時間
採樣地點
採樣與實驗方法
生物類群
生物豐度
資料來源
浮游動物
仔稚魚
底棲魚類
國科會研究計畫
研究者提供
公開發表之期刊或學術論文
國際公開資料庫
BioQuery and OpenAPI 資料申請

*資料來源:完整來源說明請見下段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有別於其他海上探測技術能夠直接透過儀器或探針回傳數值資料,生物樣本須由專業研究人員帶回實驗室進行物種鑑定、定量後,才能成為有效的生物資料,因此這些有效資料分散在各個研究單位中,生物海洋資料庫目前透過以下管道將資料蒐集入庫:

  • 國科會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進行之專題研究計畫。
  • 公開發表之期刊或學術論文:技術員搜尋相關領域的公開學術期刊或博碩士論文、品管入庫。
  • 研究者提供:研究人員主動提供給海洋學門資料庫之資料。
  • 國際公開資料庫:國際公開之浮游生物資料庫COPEPOD
  • 海保署合作計畫:與海保署合作計畫「臺灣海域重要生態系調查與生態服務價值評估」調查資料(詳見年度成果報告:2021年2022年)。

▶資料管存

由於資料皆來自不同研究團隊、不同調查主題,原始資料格式百百種,因此我們以達爾文核心集標準(Darwin Core Standard,以下簡稱DwC)為基礎設計生物海洋資料庫欄位;DwC規範了生物多樣性資料常使用的欄位名稱和對應的資料內容,能兼容多元的生物調查資料。而在資料入庫以前,所有資料皆會經過下列資料清理和品管程序:

  • 空間與時間檢查:當資料是經由研究船海研一號、二號、三號或新海研一號、二號、三號採樣取得時,其經緯度、時間、深度…等資訊將與ODB航跡資料庫和探測報告進行比對,檢查時間與地點的正確性。
  • 學名檢查:所有生物類群名稱皆會與世界海洋物種名錄(WoRMS)中的紀錄比對、校正,確保所有入庫的生物類群均使用統一、有效的學名。
  • 採樣與實驗方法紀錄:網目大小、拖網方式…等採樣或實驗方法,皆會依照DwC標準將之填入相應欄位,盡可能地保存原始資料的採樣與實驗方法描述。
  • 數值單位標準化:物種豐度、網目大小、拖網深度…等數值類別的資料,皆會換算為該調查主題最常使用的單位做標準化。

微塑膠資料

▶資料來源、管存與取得

除了海洋生物資料以外,我們也管存海洋微塑膠資料。來源包含海保署合作計畫中的微塑膠調查,以及國際公開資料庫NCEI Marine Microplastics。資料管存方式主要參考NCEI Marine Microplastics的標準,將微塑膠分為五種濃度等級;而在資料庫欄位設計方面,我們選擇貼近生物資料欄位的命名方式,以便資料在各項資訊服務中調用。如果您對ODB微塑膠資料有興趣,可以透過Hidy ViewerEco API查詢、介接使用。

zh_TW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