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Bio-Ocean
我們蒐集台灣周遭海域的「海洋生物」和「微塑膠」資料,其來源繁多、內容各異,因此我們建立標準化資料管存流程,並且為每個資料種類設計有不同的資料取得管道。如您對我們的資料和相關資訊服務有興趣,敬請詳閱以下說明,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繫。
基於原始資料的完整程度與國科會資料釋出規定之因素,我們開放的生物資料分為「出現紀錄」和「生物豐度」兩種類型,提供不同的資料欄位,可經由不同資訊服務查詢、使用;而兩類資料各涵蓋的調查主題、資料來源亦略有不同,以下說明:
*完整來源說明請見下段資料來源。**啟用按鈕「僅限開放申請資料」。
有別於其他海上探測技術能夠直接透過儀器或探針回傳數值資料,生物樣本須由專業研究人員帶回實驗室進行物種鑑定、定量後,才能成為有效的生物資料,因此這些有效資料分散在各個研究單位中,生物資料庫目前透過以下管道將資料蒐集入庫:
由於資料皆來自不同研究團隊、不同調查主題,原始資料格式百百種,因此我們以達爾文核心集標準(Darwin Core Standard,以下簡稱DwC)為基礎設計生物資料庫欄位;DwC規範了生物多樣性資料常使用的欄位名稱和對應的資料內容,能兼容多元的生物調查資料。而在資料入庫以前,所有資料皆會經過下列資料清理和品管程序:
除了海洋生物資料以外,我們也管存海洋微塑膠資料。來源包含海保署合作計畫中的微塑膠調查、公開發表之期刊或學術論文、國際公開資料庫NCEI Marine Microplastics。資料管存方式主要參考NCEI Marine Microplastics的標準,將微塑膠分為五種濃度等級;而在資料庫欄位設計方面,我們選擇貼近生物資料欄位的命名方式,以便資料在各項資訊服務中調用。如果您對ODB微塑膠資料有興趣,可以透過Hidy Viewer和Eco API查詢、介接使用。